花蓮縣環境保護局 - 資源回收資訊網
最新消息   :::
*
2024/10/24 台灣垃圾危機! 源頭怎減量、回收需再細分?
*
分享到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列印此公告
字級大小: | (預設) |

台灣垃圾危機! 源頭怎減量、回收需再細分?

記者 周祐萱 / 攝影 李延智 報導
發佈時間:2024/10/24 21:45
最後更新時間:2024/10/24 23:10

 

綠色和平調查發現,台灣有超過百座的垃圾山,甚至垃圾量持續增加,是否台灣的垃圾政策應該要改善,不只是垃圾分類,要做的更落實,更提倡要推像循環杯等物品,想辦法從源頭,減少垃圾量,像是看到韓國,包裝無標籤、原料控管,甚至倒廚餘,要秤重收費,加深民眾永續的觀念。
 

圖/TVBS

圖/TVBS

 

 為何丟個廚餘還要逼卡,因為廚餘計重回收機,會自動計算重量,最終是要算錢的,丟愈多就得繳越多錢,2013年推出這項政策,對當地民眾來說習以為常。

在韓台人溫蒂:「你丟多少廚餘它會計算成一個,就是你可能當月需要付的,類似就是管理費。」

在韓國分類回收分得很細,觀念深植民眾心中。
 

 

 在韓台人溫蒂:「鄰居丟垃圾我覺得他們是真的,對分類滿有意識的,像我自己在家的話,可能就紙類是一個,然後我剛剛講的就是那種比較碎的塑膠袋,或者就是塑膠的那個包裝會分一個類,然後再來就是寶特瓶跟就是,可能有在料理的人,不是都有那些就是塑膠盒嗎,那個我們也會把它,就是全部都分成一類,然後到下面(丟垃圾時)才會就是慢慢,就是看需要細別的,才會慢慢把它分開。」

坦言確實分得比台灣還細,在韓國生活也很怕丟錯,會被「另眼看待」,回過頭看我們從2005年,強制垃圾分類,一般三類「一般垃圾」,「資源回收物」和「廚餘」,但是否要再細分,因為如果不在源頭做好細分類,資收物進入再利用廠時,往往會被降階使用,或是直接被當成垃圾。

環境部循環署副署長許智倫:「因為如果說分的太多類變成說,我們民眾大家在倒垃圾,在倒資源回收的時候會提很多袋,那第二個原因收運的話,它的垃圾車資收車,我們常常在倒垃圾可以看到,前面垃圾車後面資收車,他不能停太久他車子要一直開,而且可能會造成交通的這個問題,(所以)進焚化廠就會落地檢查,或者是說在社區等等的回收點,清運車輛去載的時候也可以來這個檢查。」

記者周祐萱:「不論是塑膠(保特)瓶還是鋁罐、鐵罐,都有各自的回收空間,而根據環境部的資料統計,112年的一般廢棄物回收率,是達到了58.3%,而至於在113年1-3月的回收率,更是超過六成,但是台灣的垃圾政策還有改善空間嗎,因為根據綠色和平的調查,全台還有超過100座的垃圾山,甚至垃圾量不減反增。」

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:「我們回收率的算法它並不代表,真的後端有被做到有效的再利用,因為我們回收率其實只要民眾,把這個垃圾丟上所謂的資源回收車,它就會被政府算進了資源回收率裡面,那所以雖然我們資源回收率,政府的統計有50%,但是環境部自己也有一個數字,就是資源循環再利用率,就是真正有被再利用的這些資源,其實是不到30%的。」

如果觀察全台一般廢棄物的產生量,自2019年至2023年,每年總量都突破1,000萬公噸,家戶垃圾的塑膠類廢棄物,比例更是急速攀升,由2018年的約17%,增至2022年約28%,這數字該示警,再不從源頭減量,垃圾只會越堆越高。

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:「回收這個做法一定是有它的限制的,那我們需要更大的一些作法,是政府應該趕快去推動,直接減少垃圾產生的作法,就是推動更多的像循環杯,這樣子的重複使用的模式。」
 

 

 圍繞著同一個核心概念:重複使用,其實環境部也發現到,疫情影響生活型態改變,加上外送、網購等興起,大量產生「一次性用品」,與「包裝廢棄物」,確實垃圾量成長,是個棘手問題。

環境部循環署副署長許智倫:「(草案規劃)顏色或者是說,它標籤要把它極小化,或者是說它有這個其他的綠色設計,比如說它的瓶蓋是留在,像那個鋁罐一樣是留在瓶身,它不會亂掉,亂掉可能又會另外去汙染,還要再清掃蒐集等等,我們如果達到這些原則的話,最多可以到15到30&的(回收金)優惠。」

政策方向固然重要,但要促進回收循環,絕非僅仰賴清潔隊員繁瑣挑揀,而是民眾觀念也得強化。

資料來源-TVBS新聞網